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风家教 >  家庭文化 > 
怎样惩罚孩子之 —— —所有的前提是尊重
时间:2016-10-26 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不能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所谓惩罚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有很多种方式。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鼓励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经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
  我一直强调: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越是惩罚学生越要尊重学生。惩罚的方法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其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惩罚应该是让他明白,你是一个人,你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其实当一个人做了错事的时候,他内心里有一种惩罚自己的需要。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
  1922日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禁用的烟花炮竹,其中一种威力特大的炮竹叫“鱼雷”。一天下午,他到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一声巨响,引来了警察,把他带到了警局。因违反禁令,要罚款14.5美元。14.5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鱼雷”是你放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罚款我先替你交上,但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4.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但究竟应该怎么惩罚孩子?有些“错误”是否就应该去惩罚?我的教育建议是: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孩子还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时候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了!”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大多会起到两个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您发现孩子做错了事,赶快执行您的惩罚措施。
  平日要把您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们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则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约定。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您可以惩罚他。

    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您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他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如果您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您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主意,那样将使您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数落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惩罚要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度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您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您所喜爱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错误,您会更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