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定西 > 
定西市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搭建温馨家园
时间:2010-4-27 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定西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0多万人,留下12万多留守儿童群体,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生有65637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14536人,小学留守儿童30245人,初中留守儿童20856人。

  近年来,我市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全市劳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抓阵地、抓活动、抓帮扶、抓宣传”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积极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机制,使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建立县区级以上“留守儿童之家”13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26个、市级2个、县级5个,做到了机构健全、场地达标、制度完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活动正常,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搭建了服务平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针对全市留守儿童比例较高、问题突出的现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原市长杨子兴在市妇联调研撰写的《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市上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黄爱菊任组长,宣传、组织、妇联、教育等1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先后制定了《定西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去年5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省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会,周密安排部署了全市留守儿童工作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为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责任书。各县区、乡镇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主导作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都分别成立了由乡镇分管领导、妇联主席、学区校长、学校负责人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乡镇政府及学校也层层签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责任书。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过程中,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提供政策、人员、经费保障,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强大合力。市上专门制定了留守儿童及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政策,要求各县区、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必须无条件接受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免费就读。教育部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学校教学计划,推行目标考核;市财政解决留守儿童工作经费2万元、划拨“留守儿童之家”设备配套经费12万元;文化、司法、公安部门依法整顿和取缔学校附近网吧和出售非法出版物的书店和摊点,净化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市委组织部将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纳入工作安排;市红十字会在渭源县和安定区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联系学校3所;妇联、工会、团委等部门通过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金秋助学”社会公益活动,救助留守儿童;市妇联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关爱留守儿童纪录专题片《为了留守儿童的明天》在市电视台视点栏目滚动播放,市妇联、陇西、临洮、漳县等县妇联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版面;每年“六一”前夕,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留守儿童集中慰问,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已在全市形成了党政重视、妇联牵头、部门支持、各方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运作体系。

  二、坚持示范带动,提升创建水平,努力搭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

  我们把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行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标准建家、科学化管理的原则,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一是深入督导,抓点示范。2008年,市上启动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活动,“六一”期间,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出钱出物,在通渭县马营中心小学和陇西县云田中心小学创建了2个市级“留守儿童之家”,给每个“留守儿童之家”各配备价值2万多元的电子钢琴、电脑、电视机、图书、学习用品等,为137名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用品。同时在省妇联和省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临洮、陇西、安定、渭源各创建了1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 2008年底,省妇联在陇西县紫来学校挂牌启动了全省“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活动,2009年全国妇联在漳县三中创建了国家级“留守儿童之家”,在国家级和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中,我们派专人蹲点现场指导,从室内布置、制度制定、软件资料、硬件配套、版面设计等都进行了精心指导, 建成了高标准、规范化的“留守儿童之家”,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树立了样板。各县区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揭牌仪式在我市陇西县紫来学校举行为契机,全面推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各级妇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从选址到申报,从创建到自查评估,多次深入有关学校进行督查指导。去年10月,市妇联督查调研组深入7县区历时11天,就省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各县区根据通报情况,分析原因,强化措施,观摩学习,查漏补缺。通渭、临洮、安定、岷县等县区妇联协调教育局带领学校校长及有关人员到陇西、漳县学习取经。目前,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新创建规范化、特色化的省级“留守儿童之家”121个、县级5个。二是调查摸底,严格选址。我们按照《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实施方案》的要求,会同教育部门实地调研、认真筛选,最后将办学规模较大、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起步早、工作积极主动的学校确定为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三是整合资源,建设阵地。各级妇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作,重视发挥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主管职能作用,加大对“留守儿童之家”的设备配套投入力度,实现了学校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学校现有的电视、DVD、音响、电子琴等设备配备于留守儿童之家,将学校多媒体教室与儿童的影视室有效整合,将“校讯通”设备与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效整合,将学校的阅览室与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室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宽了留守儿童活动空间。2009年,全市建成省级“留守儿童之家” 121个,均有4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和15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配备了书架、课桌、凳子、电脑、电视机、电话等设施以及图书、篮球、羽毛球、跳棋等文体用品,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漳县新寺中心小学投入1万多元为留守儿童创建温馨之家,布置个性化的文化长廊,为留守儿童购置了生活、图书、影视、制作、体育、小药箱、针线盒等工具和资料,组织留守儿童将室内布置成有生活角、图书角、音乐角、绘画角、快乐驿站、信息河、愿望树的幸福乐园。今年年初,安定、临洮、渭源、岷县等县区都隆重举行了“留守儿童之家”授牌暨设备发放仪式,发放了省上配套的242万元的设备。“留守儿童之家”的建成及规范运行,使留守儿童学有所教、情有所依、困有所帮、托有所管,实现了“父母创业放心、牵手监护舒心、社会关注宽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四是完善制度,健全档案。为了保证真正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搭建一个学校与家长、监护人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各留守儿童之家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和卡簿表册,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都有详细记录。完善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工作职责,制定了涉及安全管理、社会帮扶、开展活动、设备器材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社会帮扶等二十多项管理制度,并装框上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年规划和年度活动计划,使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达到有机构、有制度、有队伍、有档案资料、有活动安排的“五有”软件标准。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正常运转,构建留守儿童科学关护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转发了《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办法》,并建立了量化评估体系。各学校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分别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和1-2名活动辅导教师及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具体的管护和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组建了由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组成的留守儿童关护班子和关护队伍,给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开通亲情电话,搭建留守儿童和家长交流沟通的平台。部分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咨询辅导,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有的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科研课题,如安定区内官中心小学和陇西县镇南学校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管护教育问题,成立了科研组,向省教育厅申报的《关于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转化教育》等研究课题,已被省教育厅立项并确定为重点课题。临洮县妇联还制定印发了《临洮县“留守儿童”行为规范守则》,从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针对留守儿童大多由单亲监护、隔代监护或亲戚监护,存在亲情缺失、感情冷漠、性格孤僻内向、心理抑郁、行为习惯不规范、学习成绩普遍差、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我市积极构建了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乡村组织为主体的组织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众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安全保护网络,充分发挥五级联动的教育管理网络作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绿色安全屏障。通过探索和实践,我市“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已步入正轨,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问题,既保证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又增强了全社会的关爱意识,达到了“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帮助一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预期效果。

  四、创新实践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主阵地作用

  我们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这一主阵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为主题的“心手相牵促成长”、 “亲子书信展评”、“手工绘画展示”、“留守儿童之星”评选、“双合格”等实践活动。2008年,市妇联组织安定区鲁家沟、内官营小学的30名留守儿童及在兰州打工的家长80多人,在兰州举行了以“叙亲情 促成长”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亲子团聚活动,组织参观了动物园、省博物馆,游玩了大型玩具,为留守儿童赠送了价值6000多元的衣物。市妇联争取甘肃省广电总台广播新闻中心为安定区赵家铺小学56名留守儿童捐赠了收音机等6000元的学习用品。市妇联协调联合市人口委、市红十字会先后4次深入渭源县会川镇和安定区的2所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16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各个留守儿童之家都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四自三远离”、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手拉手”帮扶、生活安全常识讲座、亲情及感恩教育主题实践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了“手牵手、共成长”、普通话演讲赛、“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展评展播、书画展览和联欢会等活动,利用国庆长假,由辅导员带队,组织留守儿童参观安定区少年活动中心、游玩玉湖公园;通渭县组织动员犯罪留守青少年深入学校现场说法5场;陇西县召开全县留守儿童运动会;临洮县组织红旗乡红咀小学的26名留守儿童与县实验一小的孩子们开展“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活动。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留守儿童的才艺,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传递了亲情和温暖。针对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现状,全市创建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28所,深入乡村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为3万多名家长及监护人传播了科学的教子方法,先后表彰奖励了200多名优秀留守儿童、优秀监护人和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

  五、凝聚各方力量,组织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架起亲情温暖之桥

  我们始终把结对帮扶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途径,依托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开展为留守儿童找一名代理家长、结一个帮扶对子、举办一次主题教育的“三个一”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发挥优势、奉献爱心,不断发展壮大“爱心爸妈”、“代理家长”队伍,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结对联系卡,突出情感交流、道德引领、生活照顾、学习辅导等内容,定期联系沟通。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与各自帮扶点的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市妇联先后三次组织55名市直单位妇委会主任深入内官营中心小学及留守儿童家中对各自所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和谈心,捐赠了价值7000多元的学习、生活用品和3590元现金。并为“留守儿童之家”捐赠了电子钢琴、书籍、挂图、录像带等9200多元的物品。渭源县妇联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全县1130名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先后捐赠了14多万元的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并联系参加社会实践的在校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爱心结对,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业辅导。统一印制发放留守儿童新年贺卡8000份,组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邮寄贺卡为结对留守儿童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安定区妇联组织区直各单位妇委会帮扶留守儿童120多人,每到周末或节日与各自结对的留守儿童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提供帮扶资金2万多元,并免费开办转岗技能短期培训班,帮助100多名返乡的留守儿童家长实现了就地转移;通渭县妇联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争做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争取社会各界捐款5.3万元,救助留守女童268人(次);漳县妇联筹集资金2.6万元慰问了10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并为15所“留守儿童之家”赠送了价值5万元的17910环球漫游电话卡;陇西县妇联协调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为“留守儿童之家”捐赠价值5.85万元的活动器械,并动员成员单位领导与紫来学校32名留守儿童结成“手拉手对子”;临洮县妇联组织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筹资1.37万元,慰问了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每名学校教师都结对帮扶3—5名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各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互助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目前,全市有7661名“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从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给予亲情关怀,捐赠价值107.45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