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妇联要闻 >  新闻动态 > 
省妇联党支部开展红色影片《沂蒙六姐妹》观后讨论
时间:2016-02-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月16日下午,省妇联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红色影片《沂蒙六姐妹》之后,影片中沂蒙老区人民,特别是六姐妹等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在大家眼前久久挥之不去,影片中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深深触动了所有观看者的心灵。各党支部以这部影片为专题组织党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观后感想。现辑录如下:

  权益部支部的党员认为《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能够给人心灵带来洗涤的影片。六姐妹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动容。特别是德花在丈夫牺牲之后独自一人承受痛苦、兰花在双亲双亡后勇敢的面对生活、黑燕为了借粮不惜挨婆婆暴打火烧自家的草垛、月芬为了与素昧谋面的丈夫见面十几里路一路奔跑等片段深深的感染者我们,震撼着每一名党员的心。

  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晓玲作为普通党员参加了讨论,她说,《沂蒙六姐妹》这部影片,与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片相比,更加突出了人性化角度,它反映了在战争年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给我们提出了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如何组织动员妇女群众积极参与、以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新课题。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中国妇女运动史和中国妇女解放史,中国妇女运动是随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开始诞生的,中国妇女的解放是伴随着中国解放运动开始的,中国妇女不仅是中华民族解放,新中国诞生的强大后盾,也是主力军。主人公兰花作为一名妇救会干部积极组织父老乡亲为前线摊煎饼、抬担架、扛弹药、架浮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沂蒙六姐妹那种拼搏、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那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坚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新时期的妇女群众工作,需要我们妇联人的感召力、组织力、保障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群众的忠诚与守护、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同时,他还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党政机关干部,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准则,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执政为民的意识,为妇女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组织部支部认为影片突出体现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给全体党员以强烈震撼,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大家认为,通过观看影片,切实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教育,经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灵魂洗礼,每个人都被沂蒙人民的崇高精神所打动,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以沂蒙姐妹们为榜样,学习她们革命的大无畏和大无私精神,将“小爱”变为“大爱”,对党忠诚,坚定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决心与信念,个人利益坚决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不辜负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儿童部支部在认为,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情节震撼人心,深受教育和鼓舞。特别是六姐妹从“小我”走向“大我”,从简单的“小家之爱”扩展至无私的“大家之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体现在为全省妇女儿童服务中,特别是体现在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

  妇儿工委办支部认为,电影感人至深,让我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群体,一种信仰,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大家围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展开讨论,认为:只有树立像沂蒙人民一样的崇高信念,拥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大爱和追求,这样才会让个人的心灵更加充实,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远离了硝烟战场,生活在革命先烈为之牺牲的新中国的和煦阳光下,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一下自己,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如何才能拥有美丽的人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面对一些矛盾和困难时,我们曾经有过畏难和忧虑。通过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我们体会到只有无私才能无惧。过分计较、患得患失中没有快乐。秉承信念,心怀大爱,追逐梦想,这才是美丽人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妇联干部,沂蒙精神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极其宝贵,不仅仅在于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的意义精神,更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宗旨和信念。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怀揣为广大妇女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为身边的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就无所谓困难和烦恼,美丽的人生也就在一点一滴中孕育而生。沂蒙六姐妹,只是千万个沂蒙人民的缩影,只是伟大沂蒙精神的一小部分。我们深深体会到,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诚、信念、自强、奉献,是其内蕴的涵义。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沂蒙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愿做“鱼水之道”的承接者,更愿做“舟水之理”的践行者。

  宣传部支部的党员认为,沂蒙山区的男人都上了前线,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打仗,成为沂蒙为国尽义务的共识。千万个母亲、妻子送去参军的男人再也没有回来,而那些“张月芬”们便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最为感人的是在妇救会长兰花带领下村里老百姓自愿拆下的自家门板,妇女用肩膀为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子弟兵搭起过河桥的场面。片尾,丈夫成为家中第三个烈士的张月芬与婆婆、嫂子、侄儿跪在“满门忠烈”匾牌下泪眼婆娑的情景,与全村人跪拜的敬重凝成永恒的守望。大家留下了动情的泪水。沂蒙山区的女人,用自己宽广的胸襟和坚韧的肩膀担起了家庭、担起了革命,用女性的光晖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我们要学习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发扬“聪慧友善、坚韧自信、勤俭淳朴、创新进取”的甘肃妇联精神,在“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服务妇女、服务基层中务实创新、积极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巾帼力量。

  机关党委支部在讨论中认为,保持和增强妇联干部与广大妇女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全省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新时期妇联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沂蒙六姐妹》是机关党委在新的一年开展机关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一个专题,效果很好,对全年的党建工作起了个好头。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背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讲述了沂蒙老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用血肉之躯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沂蒙山的男人们奔赴前线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沂蒙山的女人们也不甘于落后,通过为部队提供粮食,草鞋来奉献自己的力量。孟良崮战役打响时,众多沂蒙山区的妇女奔赴前线,冒着敌人的炮火用她们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一座“火线桥”,保障了战役取得胜利。虽然这部影片是围绕六个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区妇女展开的,但她们身上的坚强勇敢不逊男子汉,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无穷的力量。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她们成就了“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伟大壮举!

  2016年是“十三五”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之年,需要机关党建为省妇联党组确定的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为此,我们向全省妇联干部发出倡议,向战争年代的沂蒙人民特别是沂蒙六姐妹学习,发扬沂蒙妇女不怕牺牲、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精神,紧紧围绕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局,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