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酒泉 > 
敦煌市妇联参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探索
时间:2013-11-0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年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被称为世界“旱极”。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39.22万亩,辖7镇2乡,56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人,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却坐拥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的世界最顶级的文化宝藏,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绿洲,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着敦煌的生死存亡,关系着莫高窟、月牙泉等人文自然景观的可持续保存和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敦煌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也是包括“半边天”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敦煌市妇联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立足家庭和妇女,精心设计载体,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以丰富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引导妇女增强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敦煌市妇联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和双拥模范城”的目标,切实发挥妇联优势,加强谋划和设计,突出重点,组织妇女儿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自觉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贡献。通过“美德在农家”活动、家庭节能行动、植树造林和树木认种领养等活动载体,发挥全市640多名巾帼志愿者作用,把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扩大影响,注重实效,着力打造“城市花园、城郊菜园、城中果园、城乡乐园和城外牧园”。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重点实施了五改(改房、改路、改厨、改厕、改水)、五治(治理柴草乱堆、畜棚乱建、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努力做到“五净五不”,即: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禽舍净、院落净,柴草不乱垛、粪土不乱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禽畜不乱放;开展“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号召广大妇女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做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志愿者、实践者,倡导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自觉“拒塑”,争当绿色家庭,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据统计,全市共有5万余户家庭参与了“美丽家园”等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月牙泉镇月牙泉村、阳关镇龙勒村、七里镇秦家湾村等一批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生态文明,情系你我,已成为广大妇女姐妹的自觉行动,同时,也使全市城乡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以调优产业布局为目标,引导妇女发展生态节水高效农业

  敦煌市妇联结合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实施的良好机遇,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引导农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结合敦煌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压缩低效、高耗水的作物种植面积,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发展以葡萄、大枣、日光温室、瓜菜等农作物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并采用推广以滴灌、小管出流、管灌、垄膜沟灌等灌溉模式为主的节水灌溉模式。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5.9亿元,全市以葡萄和大枣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由原来的5.5万亩发展到16.5万亩,瓜菜面积由原来的3.4万亩发展到7.5万亩。葡萄、大枣、温室蔬菜等不仅用水量明显低于棉花,而且亩纯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较棉花高8000元。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实施以来,全市受益妇女1.02万人,间接带动1.8万名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创建“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16个,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促进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七里镇秦家湾村七组妇女李金莲,2000年她家率先种了4亩红地球葡萄,2003年葡萄产量达到8000公斤,收入3万余元,收回了前期全部投资。2008年以来,她家葡萄亩均产量控制在2500公斤以内,亩均收入近1.5万元,去年8亩葡萄收入12万元,再加上做葡萄经纪人和加工葡萄包装箱的收入,全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像她这样的农户,在当地还有很多。金秋,在敦煌农村,一座座温室大棚在晨曦里泛着银色的光芒,葡萄架上藤蔓缠绕,养殖场里羊肥牛壮,全市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涌现出了魏遇红、年会玲、何翠琴等先进典型,广大妇女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示了巾帼新风采。

  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为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敦煌市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围绕防沙治沙做文章,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城市,推进生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目标迈进。站在敦煌市西戈壁风沙口边缘葡萄白杨混交的绿色屏障前,这片上世纪90年代还常常遭受风沙侵害的农田,在“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白丰萍一家人的努力下,如今像一条玉带横亘在戈壁沙滩上,不仅保护着沙漠边缘的农田,也为白丰萍一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敦煌市共完成治沙造林6.5万亩,封育保护天然植被25万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到34.7万亩,天然植被封育保护面积累计达到150余万亩,是70年代末天然林保存面积的6倍多。植被的自然修复使绿洲沿缘的近50万亩流动沙丘得以基本固定,农田沙化趋势局部得到了遏制,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春风吹阳关,瀚海翻绿浪。2011年7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12年11月,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全国验收工作组验收;2013年1月,敦煌生态规划“引哈济党”工程项目通过水利部审查,4月,敦煌入列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6月,敦煌被确定为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一个个生态治理项目,让全市20万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为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她们将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先恐后,不让须眉,以实际行动谱写新的篇章,为实现美丽的“敦煌梦”、圆好“甘肃梦”、奉献“中国梦”而鼓劲加油,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