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肃州区各级妇联组织本着服务家长、成就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的理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搭建教育平台,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多举措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健全完善机制,建立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妇联、教育局、文明办、关工委、团委等13个部门为成员的肃州区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制定下发了《肃州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肃州区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考核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各乡镇、社区立足家长学校,招募富有家教经验、热心家教事业的专家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基层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成立家教指导中心,拓展家庭教育服务阵地。搭建平台,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为了全面落实《肃州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我区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我们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整合社会资源,今年由区妇联牵头,联合北京四中网校酒泉分校成立了肃州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43平方米,设有培训中心、咨询室和办公室,拥有中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和咨询师数名,并开通咨询热线,为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提供家庭教育个案分析﹑心理咨询指导﹑家庭教育专题辅导报告、讲座等服务。同时,家教指导中心认真制定完善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全区家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并从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北京四中网校聘请了14名具有家庭教育经验的老师,颁发了聘书,组建了肃州区家庭教育讲师团。丰富活动内容,夯实家庭教育工作基础。为了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肃州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城区3所中、小学的1500名学生家长中开展了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并邀请北京四中网校讲师团讲师为酒泉一中的学生200多名家长做了《和孩子一起规划人生》的家庭教育辅导报告;10月份,将针对城区各中学的初一新生家长,举办了《怎样培养初一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初中生活》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有效地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进。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我们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做到了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督查、有总结。同时,加强中小学、社区家长学校的规范管理,并指导东关一校等3所学校创建成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南苑社区等2个单位、区人民法院退休干部蔡秀山等2名个人被评为酒泉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公益人物。
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一是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通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双合格”儿童家长评选、红歌传唱、优秀童谣征集、“大手牵小手”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动员全区未成年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广大未成年人心中,推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二是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月活动。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邀请辖区单位党政领导、退休教师、老党员等,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绘画、演讲、歌咏、征文、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广大中小学生讲述、描绘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各种形式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同时结合未成年人道德实践和亲子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护卫行动、文明道路交通行动三项活动,增强广大未成年人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交流。三是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通过各乡镇、社区妇联与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签订《肃州区留守流动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督促和引导家长或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责任,促进流动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作用,通过举办读书、唱歌比赛、体育竞技比赛,不断丰富留守流动儿童的暑假文化生活;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等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留守流动儿童与社会的接触面,使留守流动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志愿者及辖区爱心人士与留守流动儿童开展“1+1”结对活动,针对留守流动儿童个体不同情况,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