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妇女抓培训,拓展精神文明工作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在全市9个镇分别创建了妇女文化大院、文化长廊和道德讲堂,实施了“十项千名培训工程”、“农村女劳力输转工程”和“示范带动工程”,三年来,对全市村干部、科级女干部、大龄女童、城镇下岗、留守、失地等不同层次妇女开展以法律法规,家庭教育、健身娱乐、电子商务、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等为主题的技能培训班458场,20000余人次,培树双学双比女能手300人、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180人,做到了培训人员、师资、场地、内容和质量“五落实”。举办了“春风送岗位”巾帼专场招聘会和“陇原妹走出去”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招聘会,220个用工企业和1530名无业人员进行了招聘登记,发布用工信息3000多条,输转女性从业人员16773人。同时,分行业、分类别更新完善女性人才队伍信息库、巾帼家政服务人员信息库和以首位产业为主的从业人员三大信息库,储备各类女性人才2142名,登记有就业需求的人员信息3425人。在村两委换届中,我市女性进村“两委”比例达到100%,村妇代会主任100%进入村委会班子,全部兼任村委会副主任。通过一系列夯实举措,不断提升全市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半边天”力量。
二、面向家庭抓活动,拓展精神文明工作深度。选好载体,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共同制定下发以“围绕一个主题(加强家庭道德文化建设),坚持两个立足(立足家庭、立足妇女),着眼三个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创新四大举措(协同推动、宣传发动、活动促动、引领带动),开展五项活动(论文征集、才艺大赛、评选表彰、事迹展播、巡回宣讲)”为核心内容的《敦煌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工作方案》,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向纵深化推进。止目前,全市共征集到“最美家庭”故事120篇,家规、家风300条、照片300张,论文10篇,制作视频10部。通过家庭相互推荐、社会举荐、组织推荐等形式,寻找出各具特色“最美家庭”778户,我市何永梅等10户家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敦煌市“最美家庭”,沙媛真等8户家庭被评为酒泉市“最美家庭”,我市转渠口镇吕家庄村赵翠花脱颖而出,先后被评为全省“最美邻里友善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近期,我市任红艳、魏遇红、宋卫华三户家庭被推荐为全省最美家庭,目前正在省妇联网站进行网络投票。典型的树立,为全市广大妇女群众弘扬家庭美德,传播最美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新的榜样和标杆。激励广大家庭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同时,为了扩大深化活动成果,我们把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与深化“共筑中国梦,巾帼建新功”、特色家庭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平安敦煌建设、文明城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不断扩大“最美家庭”活动影响力,传递家风正能量,让幸福、文明、和谐之花竞相绽放。 三、面向社会抓品牌,拓展精神文明工作广度。按照“立足基层、服务群众、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使这项工作扎根城乡社区、惠及人民群众,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先后制定出台《敦煌市深入开展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编印下发《爱我敦煌齐聚力•巾帼志愿者在行动倡议书》、《敦煌市巾帼志愿者招募公告》,在全市招募1389名飞天巾帼志愿者,抓住各个节点,以“爱我敦煌”、三八妇女维权周、关爱妇女儿童健康、春风行动、建党周年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巾帼环保志愿行动”、“巾帼志愿送法律进社区”活动、“巾帼志愿风采展”活动、“恒爱暖冬”行动和“重阳,让我们心手相握”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推荐巾帼志愿者参与了2015年“体彩杯”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准备工作会议、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2015年敦煌丝绸之路国际友好马拉松赛等大型节会赛事的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组织开展巾帼志愿者活动242场次,参与人数达18667人。形成了以“爱心妈妈”、“贴心棉袄”、“真心天使”、“热心调解”为主体的“四心”巾帼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巾帼志愿服务敦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