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庆阳 > 
庆阳:留守妇女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时间:2015-04-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家庭夫妻两地分居的现状。留守妇女已经成为一个新型群体,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成为她们的生产生活现状。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留守妇女发扬了自立自强精神和女性吃苦耐劳的韧劲,一肩挑起了全家的重担,撑起的是家里家外的整个天空,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据庆阳市妇联调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妇女8.3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5%;留守妇女中30岁以上的有6万多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75%。调查还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留守妇女占92%,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5%。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8%,31-40岁的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1%,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5%。

  西峰区彭原镇彭原村共有妇女433人,其中留守妇女46人。“虽然丈夫离开家去内蒙打工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考虑好了,但我用了整整二十几年的时间去习惯。”彭原村留守妇女王能芳说。早上6点多,44岁的王能芳早早地起来为家里9口人做饭,然后打开自家的商店门,开始一天的生活。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365个日日夜夜,和丈夫团聚的日子还不到30天,独自承担起这个大家庭背后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除了要照顾老人孩子,照料家务,还要种地。为了贴补家用,6年前,她在自家门口开了一家小商店,她说:“有丈夫在外打工挣钱,还有商店每年能挣一万多块钱,这个家的日子总算越来越好了。”  在这46个留守妇女中,有一位特殊的妇女雷兰田,她是一位聋哑人。丈夫在外打工,由于她自身的不便,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她母亲每天都来帮着做饭、做家务等。雷兰田的母亲说:“有时候亲戚邻里会帮衬着,拔草什么的零活让给她干,一天能挣几十块钱。”雷兰田在纸上和我们交流,她认真地在一张纸上写道:“我会做鞋垫,会做饭,会洗衣服,我还喜欢跳舞。”  春天气温渐暖,每天晚上7点之后,彭原村委会的院子里妇女们排着整齐的队形,跳起广场舞。村妇代会主任白红霞说:“以前村里的妇女们没有什么文娱活动,2012年,在上级妇联的帮助下村上建起了“妇女之家”和“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开展活动有了场地,有志愿者免费当舞蹈教练,现在每天晚上我们跳跳舞,生活就不那么单调了。”  彭原村地形平坦,果、畜、菜是其支柱产业,这也成为很多留守妇女家庭的收入来源。留守妇女马晓峰说:“在苹果挂果季节,我利用干完农活的闲余时间,去给别人家的苹果套袋,一天套3000多个,能挣150多块钱呢。”提及未来,她说:“再苦再累有盼头就有希望,现在就盼着我的两个儿子能够上完大学,出来好好找份工作。”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坚强后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彭原村的留守妇女只是全市8万多名留守妇女群体的一个缩影。

  针对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实际现状,近年来,庆阳市各级妇联通过开展系列关爱服务活动,努力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2014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三关爱、三服务”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59期,培训妇女2.56万名。同时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活动、妇女“两癌”检查、妇科病普查等项目,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及培训,开展义诊咨询等服务,为33.6万多名35-59岁的妇女开展“两癌”普查。针对留守妇女长期夫妻两地分居、情感缺失的现状,开展了电脑及网络知识培训,使留守妇女会上网与丈夫视频聊天。建立村级妇女维权点1320个,为留守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组织开展“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各类评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 。组建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255支6037人,利用“妇女之家”、“乡村舞台”、“文化集市”、“文化大院”等阵地,不定期开展最接地气、最接近群众、最符合群众文化需求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切实丰富了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