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土尽责,整合力量推动落实
关注农村及其他老弱病残、孤寡智障等特殊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和生存权益,定期研究,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合力推进,做好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救助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确保每一个有实际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体都得到及时关心和救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二、全面排查,及时准确掌握情况
从即日起,对农村留守儿童要重点排查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上无人抚养及孤儿、残障等具体情况;对留守空巢老人要重点排查家庭情况、困难程度、子女抚养及精神和身体状况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体信息库,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信息,并全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动态管理机制,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思想情绪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化解。
三、多措并举,加大帮扶关爱力度
一要加大关爱解忧力度。结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特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并注重从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精神上鼓励,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增强信心;做好留守儿童的救助关爱和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创新关爱帮扶载体。结合特殊困难群体实际,积极开展助困、助学、助教、助医等关爱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法律直通车”进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重点向特殊困难群体普及法律、科技、卫生常识,提高他们依法维权、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完善“七彩小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富有亲情的关爱帮扶活动,丰富特殊困难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广泛宣传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接地气的典型事迹和鲜活事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营造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良好舆论氛围。三要健全关爱救助机制。要把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日常排查、解忧、报告、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定期会商,齐抓共管,在日常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了解他们家庭和情绪的变化,送温暖、献爱心,体现关怀,做好化解疏导、励志自强等引导工作,把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救助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