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妇女工作在省、市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工作定位,发挥妇联组织统战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优势,以人才、项目和机制为保障,找准定位,创新思路,科学布局,狠抓落实,实现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新跨越。
一、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关爱网络。逐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儿童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为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目标责任、试点示范、结对办实事、督查激励和工作报告等相关制度,为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县妇联制定争当“爱心父母”结对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上下联动、多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运行机制。
二、深入调查摸底,建立儿童家园。近年来,县妇联先后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留守儿童家教状况及春蕾计划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有效地指导了全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开展。积极争取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同时,依托各乡镇、村级妇女组织、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项调查摸底,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基础台账,制作了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和爱心结对帮扶卡,督促学校通过联系卡,采取电话沟通、入户走访等形式,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抚养人、监护人和爱心父母进行联系交流,为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舆论宣传,形成工作合力。县妇联注重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采取会议宣、标语宣、板报宣、横幅宣、典型宣、电视宣、广播宣、内部期刊宣、主题实践活动宣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甘肃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儿童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关爱弱势群体工作的覆盖面,构建了全县弱势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大联动、大网格、无缝隙工作格局。
四、打造志愿队伍,真情结对帮扶。招募退休老干部、妇女干部、大学生村官、暑期实习大学生等志愿者,根据实际需求成立了法制宣传、学习辅导、爱心帮扶、心理疏导、文艺活动等爱心志愿者队伍,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为留守儿童提供交心谈心、作业辅导、兴趣培养、拨打亲情电话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养成教育、亲情感恩、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爱心父母”与留守儿童结对认亲,开展“大手牵小手”和“送爱心、送健康、送亲情、送物资、送知识、送教育”“六送”活动。建立进步关爱档案,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及时总结阶段性效果,扎实深入地推进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五、拓展关爱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定期督查,积极联系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活动,现场结对帮扶,为他们送去书包、文具、书籍、试卷、衣物等爱心物资。聚集全社会力量,使关爱妇女儿童行动这一民心工程真正成为阳光工程、爱心工程、励志工程、企业助力工程,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