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机遇,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契机,着力打造具有高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由旅游局出面争取在全县乃至全市各大旅游景点、旅游商品营销单位设立我县旅游手工产品代销点,为妇女手工艺品搭建市场对接的服务平台,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宣传地域文化特色。紧抓全县上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时机,由政府配套出台支持妇女手工编织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双创工作整体规划,高位推动,重点在税费征缴、信贷扶持、品牌建设、培训引导、项目物资、创业就业等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创业激情,释放妇女发展活力。
二是抓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活力。继续抓好“陇原巧手”妇女手工编织技能培训项目,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为重点,以妇女专业合作社、手工编织协会、手工制品工作室为单位,以各镇“三八美育学校”和各村“妇女之家”为主阵地,利用农闲时节举办集中培训,培训效果以学精为标准,以实现收入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现场讲授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作品赏析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技巧传授与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并根据各镇实际引导贫困妇女突出区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质,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实效性,真正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三抓平台,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以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培育创建产业基地、协会、合作社等产业发展平台,承担组织、协调、宣传、培训、推荐等任务,将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规章,提升规范,形成规模。一是充分发挥我县2个省级“陇原巧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研发工艺品制作新品种,专门聘请设计管理人才,从产品设计理念、工艺引进、技能培训、材料供应、包装销售等系列服务着手,将工艺品包装成旅游纪念品、精美的工艺和商务礼品,在提高传统产品原创性、新颖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单个产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培育一批头脑灵活、能力强、素质高的经纪人队伍,为发展手工编织业牵线搭桥,实现人才与企业、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打造具有高台特色的手工艺品牌。
四是抓弱项,夯实产业发展支撑。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妇女创业”新模式,引导妇女把创业就业的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建立完善的手工特色产品和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把高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特色手工与市场的信息对接和互动交流。二是加强就业引导和宣传,通过舆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妇女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大家认识到,手工编织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仅能为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和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居家灵活就业的机会和工作平台,还是女性提升生存发展质量、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自我选择。
五是抓市场,强化产业发展后劲。引导妇女群众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一是在产品打造上充分与市场需求接轨,将传统手工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与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使手工产品既有现代时尚元素,又蕴含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让游客购买一件旅游产品的同时,真切感受到高台浓厚的文化气息。二是在销售渠道上,继续拓展深化“广泛宣传推介+实体店铺销售+创办网店销售+主题活动展销+订单定向推介”五位一体的营销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销售,真正让小手工走入大市场。